CMMI过程域说明-验证(VER)之概述
一、VER过程域的目的
验证(Verification,VER)的目的在于确保选定的工作产品满足其规定的需求。
二、VER过程域的简介
“验证”过程域涉及验证的准备、验证的执行以及纠正措施的识别。
“验证”包括按照所有选定的需求对产品和中间工作产品进行的验证,这里的需求包括客户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组件需求。对于产品线来说,还应该验证核心资产及其相关的产品线适应性变化机制。在各个过程域中使用到的术语“产品”与“产品组件”,其含义也包含了服务、服务系统以及它们的组件。验证本身是一个增量式的过程,因为它贯穿产品与工作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始于对需求的验证,随着对逐步演进的工作产品的验证而进展,结束于对完整产品的验证。
本过程域中的特定实践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下:
• “选择需要验证的工作产品”特定实践使得需要验证的工作产品、执行验证时需要采用的方法以及每一选定的工作产品应满足的需求都得到识别。
• “建立验证环境”特定实践使得执行验证所用的环境得到确定。
• “建立验证规程与准则”特定实践使得验证规程与准则得到制订,并且与选定的工作产品、需求、方法和验证环境的特性相一致。
• “执行验证”特定实践按照可用的方法、规程与准则进行验证。
对工作产品的验证充分地提升了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组件需求的可能性。
“验证”与“确认”两个过程域是类似的,不过处理的是不同的问题。“确认”证实产品在被提供时(或者在其将被提供时)能满足其预期的用途,而“验证”处理的是工作产品是否适当地体现了规定的需求。换言之,验证是确保“正确地做了事”,而确认是确保“做了正确的事”。同级评审是验证的重要部分,也是经过证明的消除缺陷的有效机制。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更好地理解工作产品以及产生这些工作产品的过程,从而预防缺陷并识别过程改进的机会。同级评审引入了制作者的同级人员对工作产品的系统检查,以识别缺陷和需要的其它变更。
同级评审方法的实例有:
• 审查
• 结构化走查
• 审慎地重构
• 结对编程
在敏捷环境中,由于客户的介入和频繁的发布,验证与确认是相互支持的。例如,一个缺陷可能导致对原型或早期发布的确认提早失败。相反,早期并持续的确认有助于确保对正确的产品实施验证。“验证”与“确认”过程域有助于确保采用系统化的方法来选择将要评审和测试的工作产品、将要采用的方法与环境以及将要管理的接口,这些都有助于确保尽早识别并处理缺陷。产品越复杂,就需要系统化程度越高的方法来确保需求与解决方案之间的相容性,以及与产品未来用途的一致性。(见第一部分中的“使用敏捷方法时对CMMI 的解读”。)
三、VER过程域的相关过程域
参阅“需求开发”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挖掘、分析并建立客户需求、产品需求与产品组件需求。
参阅“确认”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证明产品或产品组件被置于预期环境中时满足其预期用途。
参阅“需求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确保项目工作与需求之间的协调一致。
四、VER过程域的特定目标与特定实践摘要
SG 1 准备验证
SP 1.1 选择需要验证的工作产品
SP 1.2 建立验证环境
SP 1.3 建立验证规程与准则
SG 2 执行同级评审
SP 2.1 准备同级评审
SP 2.2 进行同级评审
SP 2.3 分析同级评审数据
SG 3 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
SP 3.1 执行验证
SP 3.2 分析验证结果
【VER过程域相关文章】
专注于为软件、互联网企业提供CMMI研发过程管理和PCMM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咨询、培训与评估服务
更多干货分享,请关注凡奉信息微信公众号(fancier-info)
公司网站:www.fancier-info.com
业务热线:4009-9393-06
服务邮箱:service@fancier-info.com
QQ咨询:3200634404